各教学单位:
为推动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,充分发挥学校专业特色与优势,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,根据《MK体育(中国)国际平台,MK SPORTS微专业建设管理办法(暂行)》(锦医校字〔2024〕246号)(附件1)精神,学校决定启动首批微专业立项申报工作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微专业介绍
微专业是结合社会发展,聚焦行业需求,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外,围绕某个特定专业领域、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,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。通过灵活、系统的培养,使学有余力的全日制本科生在攻读主修专业之外,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,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,提升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。
二、申报要求
学校鼓励跨学科、跨学院、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,鼓励与相关科研机构、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微专业,共建课程等。学院应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、学生跨专业学习需求、正在或未来向各行业领域渗透的新兴技术、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核心素养或能力、体现学校学科或专业发展特色、围绕现代产业学院、一流专业等规划方向。
拟开设微专业的学院提出微专业建设要求,原则上应为承担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单位,并符合以下基本条件:
(一)坚持以学生为中心,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,符合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定位,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。
(二)微专业建设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目标,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,能够体现医工、医理、医农结合等多学科交叉融合。
(三)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,专业培养目标明确,课程体系能够支撑专业培养目标,符合学科发展趋势。并有配套的教学大纲。
(四)微专业应设置负责人,微专业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,熟悉本专业发展,长期承担本科教学任务,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,在教学和学术上有一定造诣,主讲本微专业课程1门及以上。团队人员年龄、职称、结构合理,能够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工作,具有良好的教学和学术研究氛围。
(五)每个微专业一般应开设4-8门核心课程构建微专业课程体系,课程应高度精炼跨学科专业基础知识,体现高阶性、创新性、挑战度和交叉性。每门课程2-3学分,总学分原则上在10-20学分,18学时计1学分。
(六)具有开设微专业需要的师资队伍、教学仪器设备、教学场地等资源条件等。
三、申报程序
各学院结合社会人才需求,充分调研,填写微专业建设申报书,制定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、微专业课程教学大纲,并组织论证,经学院本科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,按照要求向学校教务处报送相关材料。学校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进行评审,确定立项名单。
四、组织实施
微专业建设项目获批后,所在学院为建设主体,按照《MK体育(中国)国际平台,MK SPORTS微专业建设管理办法(暂行)》开展和实施具体建设工作,自主确定招收对象、修读学期和学生遴选办法,报学校审定后向学生公布,明确学习时间、学习方式等具体教学安排。
五、材料报送
符合立项申请要求及条件,有意向申报的单位,填写《MK体育(中国)国际平台,MK SPORTS微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书》(附件2)、MK体育(中国)国际平台,MK SPORTS微专业建设项目申报汇总表》(附件3),并制定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(模版见附件4),以上材料纸质版(签字盖章)和电子版一式一份(邮箱:yangq@jzmu.edu.cn)于2025年3月5日前报送教务处,联系人:杨倩。